您现在的位置:open道德真源 >>open佳文赏析 >>open修行人必知的十种阴魔
Email

 

修行人必知的十种阴魔

原文标题:译楞严经-截录佛说十种(受)阴魔

编撰者:自明居士

来源:网络论坛

 

  此处说十种受阴魔的(受),也许您会觉得为什么不照顺序来?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,我觉得照顺序来将会造成不易懂,失去兴致,故以此种方式来处理,不管如何,若有任何问题,请直接参考原文,或欢迎来信讨论。

本文开始

  一、佛告诉阿难,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得大光明,其心中突然觉悟,但心中过度的压抑,因过度的压抑,忽然发出无穷的慈悲,乃至看到蚊虫就像看见自己的儿子般,心生爱怜之心,不自觉的就流下泪来,这种状况,已经太过超乎常理,如果自身能够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悲魔入其心中,则见人就悲,哭泣不止,失去正常人应有的状况,则必将沦落。

  二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中的色(凡有形之物质为色),其意为对物质的的来去已能理解。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,于是会有超凡之象现在眼前,心生感激,并忽然于当中生无限勇猛之心,其勇猛之心几乎与佛没有什么不同,并觉得修行中的佛法僧,仅一念之间便能超越。这种状况,已经太过超乎常理,如果自身能够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狂魔入其心中,看到人就自夸自己一念之间便能超越佛法僧,我慢骄傲,其心中甚至觉得佛也不算什么,人也不算什么,已失去正常人应有的状况,则必将沦落。

  三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中的色,凡有形之物质为色,包括人体),其意为对物质的来去已能理解。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,但至此却未能更进一步的发现新的悟解,而失去原来的定位,(所谓「受」其意思约略可解释为心能离相自观),心离相之后却没有定位,回不去,此时因智慧不足,进入了模糊的地带,不能理解,心中忽然生出渴望枯竭之心,并时常于心中徘徊不散,且把这样的情况,当作是精进修习的表征。

  这样的状况只修心,若智慧不足自然会失去定位,如果自身能够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众忆魔入其心中,早晚纠缠其心,令此心悬在一处,心若不能流转则易于执著,将失去正道,必将沦落。

  四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中的色,凡有形之物质为色,包括人体),其意为对物质的的来去已能理解,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。此时智慧之力量大于定力,于是失去勇猛精进之心,心中以为一切知识了然得知,自己心中怀疑已得圣道,并以此得为满足。

  这样的状况仅只于用心作用,忘却应常常内省,沉迷于自己所认定的智慧与知识,如果自身能够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易知足魔入其心中,见人就说:我得最高无上的真理,此行为将失去正道,必将沦落。

  五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中的色,凡有形之物质为色,包括人体),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。但心中所要修习的道果不能获得,所以心中道心渐冷,在徘徊中自招险恶之境,忽于心中产生无尽的忧愁,其状有如坐在热铁床,有如喝了毒药,心中产生了厌世的想法,常常求人把自己杀了,赶快求得解脱。

  这种修行,看起来像是已抛开一切,其实不然,如果自身能够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常忧愁魔入其心中,故常常会手拿刀剑割自己肉,很高兴自己不在乎肉身能舍弃寿命。或者心中常忧愁,居住山林之中,不喜欢看到人,此行为已失去正道,必将沦落。

  六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中的色,凡有形之物质为色,包括人体),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。在修行时心处清净,心中无限安稳,忽然自会有无限喜乐从心中生起,欢悦之情几乎不能自行克制。

  这种修行太过于偏好安乐,智慧不足却自以为满足而不再向前,如果自身能够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好喜乐魔入其心中,不论在任何地方,都会手舞足蹈,自称已经得到无上大道,已解脱一切,故才能这样;实际上此行为已失去正道,必将沦落。

  七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中的色,凡有形之物质为色,包括人体),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。在这样的情况下觉得已经满足,因为起大满足,于是乎有大我慢之心生起,于是各种我慢之心随之而起,如:增上慢、卑劣慢等。心中况且轻视十方如来,何况是下位的声闻、缘觉。

  这种状况乃是迷于眼前所了解的一切,智慧不足以当下解读,如果自身能够慢慢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大我慢魔入其心中,则其行为乃见庙塔不拜,摧毁佛经佛像,说一些批评的话,如佛像乃是金属土木所做,佛经乃是树叶皮革所为,我们人体肉身才是真正值得崇敬的东西,不去崇拜,却拜土木,实在是颠倒。

  跟随他的信徒若有深信者,跟着他把佛像毁坏、丢弃或埋于土中,此行为已失去正道,疑误众生,必将沦落无间地狱。

  八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中的色,凡有形之物质为色,包括人体),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。于修行中了解到精神控制的道理,得到心意能自由自在的控制,其心感受到无限的轻快安逸,便自己说已经证得圣道,得到大无碍自在。这种状况乃是因位少许的智慧,获得这样的成果,如果自身能够慢慢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好轻清魔入其心中,自称已经满足,无需再精进,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无知的比丘身上,将因此误了众生的修行,堕入阿鼻地狱,此行为已失去正道,必将沦落。

  九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中的色,凡有形之物质为色,包括人体),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。于修行中了解到虚空的道理,忽然有一种万物终将灭亡的想法,将一切归向无因果,一切以空为准,于是心中断定物性必灭的见解,如果自身能够慢慢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空魔入其心中,于是毁谤持戒者,说持戒乃小乘修行,说菩萨已悟得空性,那有犯戒这样的顾虑,此修行人因为有这样的想法,是故饮酒吃肉,行淫作乐,因具有魔力能震摄旁人,使其不生怀疑毁谤,当魔入愈久,不论吃屎吃尿、喝酒吃肉,都说一样都是空,这实在是破坏佛教的教义,疑误众生使其入罪,此行为已失去正道,必将沦落。

  十、佛告诉阿难,又有些修行人在修行中已感受到色阴消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中的色,凡有形之物质为色,包括人体),且渐能体会(受)的意义。修行中深刻感受到空明的好处,其心中忽然产生无限的爱意,如果无法克制便成为一种贪欲。

  这种状况易使人的心中安和平顺,但没有足够的智慧把持,便会走入各种贪欲之中,如果自身能够慢慢悟解,则没什么大碍,若不作证得圣道的想法,不入迷,久了此种想法自能消失。

  若自己觉得已证得无上大道,则有欲魔入其心中,常常会说各种的贪欲需求,就是成就菩提的大道,他会化为一修行导师,以便行其贪欲,若要行其淫欲,便会说这是为了要生一些“法子”,就因为有魔附体具有与鬼神般的力量,故在人世中,有一些凡夫愚鲁的信徒,数量可能有上百甚至满千上万。一但魔的心生厌烦,脱离其躯体,所有一切消失,陷于大灾难,将因此误了众生的修行,堕入无间地狱,此行为已失去正道,必将沦落。

  佛告诉阿难,如是十种修行中禅定所发生的状况,都是因为渐渐了解到受的意思,但并非百分之一百的了解,所以自己心中起了作用,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,众生由于长久以来迷失方向,一遇到这样的因缘,无法了解,自称成菩萨道,形成大妄语,堕入无间地狱。

上传日期:2011.元.08

东方阳熹按:

  凡是未获得真实觉悟者,都有魔障在心啊。

  从自心而论,起念就是魔!分别就是魔!有我就是魔!从前有一位同学对我说:“我悟到什么叫见性成佛啦”。言外之意,他已经见性成佛啦。因为此人习性禀性深厚,我执心重,且极其的自以为是,所以我想都没想,就对其进行了否定。此人当时颇为不服,以为我妒贤嫉能,故意埋没他呢。后来此人愈发的狂妄自大,终于自毁前途,离正道而去。

  理到细微处,修行人有一丝的妄想、一丝的执著,都易走火入魔。许多人不知脚踏实地的修行,妄想凭一言一偈得以成佛,此亦是魔;未了悟真理,却妄想利用佛法树立自己、分门别户、招徒揽众者,此亦是魔;没用实证,却著书论道者,此亦是魔;妄想为人师表,登坛论道,以受人恭敬供养者,此亦是魔;得闻佛性平等,自己没有真修实证,便以为自己与历代祖师一般,对自己的老师和一切有道之士心生轻慢者,此亦是魔;不知自性无相无为,迷于色见声闻,妄想通过佛法获得神通者,此亦是魔;不知自性本无生灭,本无来去,整天妄想佛或外星人接引,一心别处受生者,此亦是魔;不知自心是佛、自心是极乐世界,终日向心外寻求解脱者,此亦是魔;自己心邪,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,自己反而对他人心生嗔恚者,此亦是魔;迷于打坐,成“坐魔”;执著观空,成“空魔”;执著清静,成“静魔”;迷于经典的,成“经魔”;不悟宗教真理,迷于宗教形式的,成“宗教魔”……。因此说,修行人在获得究竟觉以前是很容易执著成魔的,此不可不知,不可不防。

  相关文章:

  楞严经色受想十魔浅释

返回目录

 

Copyright © 2001-,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daode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