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open道德真源 >>open佳文赏析 >>open人身难得犹如盲龟入轭孔
Email

 

人身难得犹如盲龟入轭孔

作者:索达吉堪布

 

  佛于《花丛经》(注1)、《欢喜入胎经》(注2)、《正法念处经》(注3)等经中都说过: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,漂浮的木轭孔与海底盲龟之颈相遇极为困难,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,更是难上加难。

  具体而言,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,海面上有一连接耕牛角用的木材,通称为木轭,在它上面有一孔隙。木轭随着波浪,刹那不停地四处飘荡。而在海底有只盲龟,每一百年升到海面上一次。可想而知,这两者相遇必然十分困难,因为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,盲龟也不具备能看见木轭的眼睛。(即使盲龟有能见之眼、木轭有寻找之心,在整片汪洋大海里,盲龟颈和木轭孔也很难相遇。)这不过是一种假设,以此说明人身难得。

  假如真有一只盲龟和木轭孔,二者相遇虽极其困难,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它们相遇,就算用因明三相推理,也举不出充分理由证明其永远无法碰到。当然,假如木轭静止于一处,有可能与龟颈相遇,然而它却一刹那也不停留;同样,假设盲龟经常游在海面,也有与木轭相遇的可能,但它每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,所以这两者相遇相当困难。可是凭着偶尔的机缘,盲龟颈也可能正好钻入木轭孔内,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更为困难。

  大家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神话,或者只是一种说法,而要用心去体会其中含义。从前,有位法师讲经时,以盲龟值木之喻说明人身难得。当时有个童子听后,内心虽有感悟,但为证明此事不虚,回家后把木板穿一个孔,掷于门旁水池中,亲自作相似之试验。不料跃身跳入池中,虽经时时低头抬头,欲钻入木孔,但因水漂木荡,始终未能做到。

  此时他越发对佛语生起信心,暗自思维:“深广大海惊人浪涛,浮木孔小,盲龟无眼,而且百年才出头一次,二者相遇简直是不可能。我如今池狭浪小,又有两眼,数数出头,仍无法值遇木孔,更不用说大海中的盲龟了。”于是说偈云:“盲龟遇浮木,相值甚为难,恶道复人身,难值亦如是。我今求出家,愿离三有狱,恒时善修习,必使得解脱。”(此偈就像大成就者的教言一样,写得非常好。)他后到寺院出家,一直观修人身难得,最终获得了真实成就。

  对有缘者而言,佛经的这个比喻非常好,如果你到了大海边,应以此观想人身极为难得。当然,倘若你成天只是造恶业,什么佛法都不学,这个人身也不一定难得,就像米拉日巴对猎人衮波多吉所言:“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,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,便会觉得人身没什么好珍贵的。”因此,造恶业的人身并不难得,而造善业的人身,才极为难得。

  尤其是通过此处的比喻,要明白从恶趣中获得人身特别不容易。有些教言书中,对这个比喻作了进一步引申:盲龟,指我们这些众生;一百年出头一次,指偶尔才获得一个善趣之身;大多数时间都在海底,指长期呆在三恶趣里,即便有时得到天人、阿修罗的善趣身体,也根本遇不到真正的佛法、善知识。

  所以,大家在观修时,一定要细心琢磨。你什么时候感受到了人身难得,什么时候修后面的磕头、供曼茶才会轻而易举,因为你相续中有人身难得作动力,有了动力的话,什么事情都好办。但如果没有人身难得的理念,你就会觉得做生意很重要、赚钱很重要、睡懒觉很重要。

  我以前住院时,认识一个医生,她每天早上坐两三个小时的车上班。我问她:“你不累吗?路途那么远,早上两三个小时,晚上回去也两三个小时,但你每天都来得那么准时。”她回答说:“哎,虽然累一点,但还是能克服。现在工作不好找,我这个工作太难得了,再怎么累也不能放弃。只要早点起来就没事了,我每天在路边买一个馒头,边吃边坐车,没有任何问题!”

  如果我们对自己这个人身,也能像她对待工作那样觉得很难得,早上肯定起得来,对忙碌的世间琐事也不会感兴趣,有了这样的动力,修什么法都没有问题。反之,假如你觉得人身并不难得,尽管法师说了、佛经里讲了,但你仍睡得特别香,日上三竿才爬起来,而且天天以工作忙为借口,把修行一直往后推,觉得自己的事业很重要,而人身修行不值一提。这种价值观就完全颠倒了,在此理念的推动下,你短暂的人生中,肯定不会好好修行。以前是忙忙碌碌的,以后也是“忙盲茫”,此外不会有“明明明”。

  依据经中的人身难得之义,龙猛菩萨在《亲友书》中,曾对乐行王教诫道:“大海漂浮木轭孔,与龟相遇极难得,旁生转人较此难,故王修法具实义。”意即在大海里漂浮的木轭之孔,与盲龟相遇极为困难,而旁生为主的三恶趣众生,转为人身较此更难,所以国王你应修持正法,令此人身具有实义。寂天论师在《入行论》中亦云:“人身极难得,如海中盲龟,颈入木轭孔。”还有《正法念处经》中说:“人身难得,如海中龟值浮木孔。”盲龟值木的比喻在诸多经论中都用过,故有相当甚深的意义。大家今后见到大海、见到乌龟、见到木轭,应该想起这个比喻,经常思维人身如何难得。

  不过现在的很多人,因为没有修行,只是把这当成一个神话,好像与自己无关。其实对我们来讲,这是最有关系的,每个人对此应该有一种感觉。然而没有修行过的人,文字就是文字,自己就是自己,文字的内容在自相续中无法显现,即使偶尔显现,也不可能长久留存。只有修行好的人,才能真正体会到人身多难得,于是在有生之年不愿意空耗,把一切时间、精力全部用于对来世有益的修行上。所以,大家要观察自己这颗心,假如有了人身难得的概念,那寿命无常等引导也很容易修;可是若认为人身没有什么难得,那你修行肯定不好。

  鉴于此,我要求大家闭关一百天修共同加行。出关时就算你没开天眼,没看见普贤如来、文殊菩萨,也没梦到哪位法王给自己授记,但如果产生了人身难得的观念,明白不能空耗人身而要精进修行,对你一辈子的利益也非常大。因而从现在开始,大家要千方百计生起加行的境界,否则,人生几十年匆匆而过,也许你在临死时,穿的虽是出家衣服,却连佛教徒都不是,一闭眼就直接堕入恶趣,这是非常可怜的。此外,在《涅槃经》等佛经中,佛陀还以“光壁撒豆,颗粒难留”(注4)及“针尖堆豆,颗粒不存”(注5)等比喻,对人身得之不易进行了说明,我们对此要产生深刻的认识。

  注释:

  注1.《花丛经》云:“诸佛出有坏现身于世亦难得,转成暇满人身亦极难得,故当以比喻详说此理。舍利子,譬如,此大地亦成一大海洋,其中有一具孔木轭,另有一盲龟,木轭随风漂于海面,海底盲龟每百年方浮到海面一次,此盲龟颈入于快速漂荡之木轭孔中,而从恶趣再次转生为人并非如是,堕入恶趣者转生为人极其困难。”

  注2.《欢喜入胎经》:即《阿难入胎经》。梵语阿难,译为汉语即欢喜、庆喜。经中说:把芥子层层叠放在针尖,或撒大豆令粘附在水晶壁上,可以说极为困难,然从恶趣生于善趣中比这还更困难。

  注3.《正法念处经》云:“人身难得,如海中龟值浮木孔。”

  注4.向光滑的墙壁上撒豌豆,必定统统掉在地上,但凭借万一的机会,豌豆也可能在墙壁上存留。而获得人身较此更难。

  注5.在针尖上堆豌豆,一般不可能成功,但凭偶尔的因缘,也有可能堆起来。而获得人身较此更难。

上传日期:2013.元.21

返回目录

 

Copyright © 2001-,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daode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