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open道德真源 >>open道德书籍 >>open金刚般若波罗蜜经-济佛注解
Email

 
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

无为福胜分第十一

济佛注解


  须菩提。如恒河中所有沙数。如是沙等恒河1。于意云何。是诸恒河沙。宁为多不。须菩提言 。甚多。世尊。但诸恒河。尚多无数。何况其沙。须菩提。我今实言告汝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。以用布施。得福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佛告须菩提。若善男子。善女人。于此经中。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为他人说。而此福德。胜前福德(一)


  分解:
  凡以有为法布施,所得福报,是有尽的。若以无为法布施,所得福报,是无量无边的。无为有为,是对待法。无为不离有为,离开有为而无为不显。有为实在无为,真无为就是有为不住。所以大菩萨不住无为,不尽有为,方显无为福胜。甚么是不住无为呢?凡菩萨观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如电。修无为法,闻法后回智向悲,不肯安住无为,发大悲心而度世,悲智双方运用,以六度法摄化众生。虽说是度无量无边众生,可是不存能度所度的心,这就是不住无为,而行菩萨道也。 什么是不尽有为呢?凡菩萨破尽了尘沙惑,虽说是观众生无量无边,但是不存难度的心,不存疲倦厌烦的心。和光同俗化身千百万亿,常行度众生之事,众生无尽,愿力也无尽,这就是不尽有为,而行菩萨道也。总之是有为而不住有为,无为而实无不为的意思。菩萨能行无为之功用,所以说无为之理 ,福德无量无边也。


  词义:

  1恒河:是译名,印度语为殑伽,从西土阿耨达池流出,回流四千里,沙细如面。佛多在此处说法,故取以为喻。如同须弥山王比喻之类。


  概论:
  本分,如来佛又兼从人情说法,示第二次福慧相较。并由较量福德,渐次说到破相处,这正是表现如来佛,循循善诱的苦心。在本经第八分所说的布施,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比喻,已示有相布施之多。今在本分所说的布施,把一粒沙当作一世界,用充满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比喻。这个布施,比第八分的布施,不知道多出了多少万万倍。但是这种有相的布施,虽也是得福德多,却是一个著相的福德,并非性功的福德。倘是持经,就可悟性功,所以如来唤起善男信女,要能在此经中,受之于心,持久不忘,乃至用四句偈等,为他人演说。似如此先觉觉人,自利利他,其所得性中之福德,又比用七宝充满如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布施之福德,更多多矣!可知有相布施之福德虽多,但有限量。法施之福德虽少,却无边际。一劣一胜,不言而明。然而持经须悟真理,否则又容易著相矣。昔有一人,原来很吝啬,为了要修福德,所以常常布施。以后读诵金刚经,就自断曰:经中说的,若善男子善女人,于此经中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为他人说,而此福德胜前福德云云。他就以为修福,既如此容易,只要专持四句偈等已足,何必布施呢!从此以后,他对于布施上,一文也不肯舍了。这就是执著,未悟真理,亦有此曲解也。


  讲义:
  佛曰:“须菩提”乎!如恒河中所有沙数之多,比喻一粒沙,等于一恒河,你的意思怎么样?诸恒河之沙多不多?须菩提答曰:世尊,甚多。一沙各为一恒河,河尚无数,况河中的沙乎? 佛又曰:“须菩提”乎?我今实在告诉你,若有善男信女,以一粒沙,当做一个世界。用充满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,得福德多否?须菩提答曰:世尊!甚多。佛告须菩提曰:若善男信女,在这本经中一章一句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演说给人听,这个法施的福德,又比前宝施的福德,更多多矣。

返回目录

 

Copyright © 2001-,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daode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