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open道德真源 >>open佳文赏析 >>open养生五难
Email

 

养生五难

作者:燕国材

原载:《中国医药报》

 

  嵇康,字叔夜,三国时魏国的名士,玄学家,著有《嵇康集》,其中《答难养生论》篇论及不少养生问题,“养生五难”便是很值得重视的一个观点。所谓“养生五难”,就是在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中,人们常会遇到五大难处或障碍,因而很难如愿以偿。

  一曰“名利”干扰。一个热衷于“争名于朝、夺利于市”的人,不可能有健康的身心,只有断然去掉名利观念,才可能保持身心健康。

  二曰“喜怒”侵害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如果活动过强、表现失当,就会导致疾病,损害健康;如果善于调控情绪,除掉不合理的喜怒,就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。

  三曰“声色”破坏。如果一个人迷恋于声色犬马,过着荒淫糜乱的生活,那他要想获得身心健康,就会“难于上青天”。只有下决心改邪归正,与放荡不羁、淫乱不堪的生活一刀两断,才能与健康逐步接近。

  四曰“滋味”妨碍。所谓“滋味”,不是指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吃喝,而是指对大吃大喝、豪华餐饮的过分追求。如果总是迷恋于此种“滋味”,就一定会影响健康,只有在生活上始终保持朴素作风而不贪嘴的人,才能保持并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。

  五曰“神虑消散”的负面影响。在肯定形体产生精神的前提下,精神对形体有重大的反作用,因此,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为,要保持健康,必须守住精神,不要让它消散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”嵇康所谓的“神虑消散”之难,也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巨著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曾引用嵇康的上述言化,并将“养生五难”定性为“养生之大旨”,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

 

上传日期:2009.05.30

东方阳熹按:

  “养生五难”出自《嵇康集》中的《答难养生论》,原文是:“养生有五难,名利不灭,此一难也;喜怒不除,此二难也;声色不去,此三难也;滋味不绝,此四难也;神虑转发,此五难也。五者必存,虽心希难老,口诵至言,咀嚼英华,呼吸太阳,不能不回其操,不夭其年也。五者无于胸中,则信顺日济,玄德日全。不祈喜而有福,不求寿而自延,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。”

  对于以上这五个方面,人们需要很高的觉悟和修养才能够做到;能够做到,那叫真功夫;做不到,即使把养生理论吹得天花乱坠,也难起到根本作用。

  以名而论,一般人都会在意他人怎么说,怎么看,别人说自己好,自己就高兴,别人说自己不好,自己就生气,这正是被物所转,被名所累。王凤仪善人在这个方面有很高的智慧,我们看他怎么说:“现今的人都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,就不乐。其实我这个人,好就是好,歹就是歹,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!只是一个不怨人,就可以成佛。现在精明人都好算帐,算起来不是后悔,就是抱屈,哪能不病呢?”

  其实一个人若是真能够做到不在意外界怎么说、怎么看,一下就能够轻松很多,自在很多,解脱很多。

  本人认为,每个人在世间都有着各自的本分,扮演着各自的角色,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,合乎所有人的标准,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而不是成为别人心目中所要求的那种人。

  只要自己做事顺乎天理,合乎道德,行得正,做得直,管别人说什么呢。当今的一些学佛者,总是害怕自己成不了佛,还有一些人,被家人和同事拿捏住,解脱不出来,别人一说,“就你这样,还学佛呢!”,自己就一下成了泄了气的皮球,变得无精打采。其实这都是病,是自己内心没有真正落底造成的。人们若是真能就把自己放在最低处,不但摔不着,别人即使踩你,你也不在乎,因为起初你就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了,别人即使踩你还能把你踩到哪儿去?因此说,一个人勇于落底,才能够打破名利关。

返回目录

 

Copyright © 2001-,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daode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