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open道德真源 >>open道德书籍 >>open金刚般若波罗蜜经-济佛注解
Email

 
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

离相寂灭分第十四

济佛注解


  尔时。须菩提。闻说是经。深解1义趣2。涕泪悲泣。而白佛言。希有世尊。佛说如是甚深经典。我从昔来。所得慧眼3。未曾得闻如是之经。世尊。若复有人。得闻是经。信心清净。则生实相。当知是人。成就第一希有功德(一)

  世尊。是实相者。则是非相。是故如来说名实相(二)。世尊。我今得闻如是经典。信解4受持。不足为难。若当来世。后五百岁。其有众生。得闻是经。信解受持。是人则为第一希有。何以故。此人无我相。无人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所以者何。我相即是非相。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。何以故。离一切诸相。则名诸佛(三)

  佛告须菩提。如是如是5(四)。若复有人,得闻是经。不惊6不怖7不畏8。当知是人。甚为希有(五)

  何以故。须菩提。如来说第一波罗蜜。即非第一波罗蜜。是名第一波罗蜜(六)

  须菩提。忍辱9波罗蜜。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。是名忍辱波罗蜜(七)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如我昔10为歌利王11割截身体。我于尔时。无我相。无人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何以故。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。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。应生嗔恨(八)。须菩提。又念过去于五百世12。作忍辱仙人13。于尔所世。无我相。无人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(九)

  是故须菩提。菩萨应离一切相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生无所住心(十)。若心有住 。则为非住(十一)。是故佛说菩萨心。不应住色布施。须菩提。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。应如是布施(十二)

  如来说一切诸相。即是非相。又说一切众生。即非众生(十三)。须菩提。如来是真语者。实语者。如语者。不诳语者。不异语者(十四)。须菩提。如来所得法。此法无实无虚(十五)

  须菩提。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。如人入暗,即无所见(十六)。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。如人有目。日光明照。见种种色(十七)

  须菩提。当来之世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能于此经受持读诵。则为如来以佛智慧。悉知是人。悉见是人。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(十八)


  分解:
  离相者,离一切幻相也。世间一切相,皆是幻化之相。凡夫不知此幻相虚而不实,所以执著取舍,处处为虚妄相所惑。妄境时时薰妄心,真性为外尘相所遮蔽,终日为环境所转,因起惑而造业,因造业而受苦,长劫轮回,无有休息。若能离相,不为相所惑,则无执著取舍矣!既无执著取舍,尘相空矣!内心不出,外尘不入,则动静不生矣!动静不生则寂矣。所云寂灭者,初伏尘外,次尽内根,根尘双脱,先破人我,更进一层,又破法我,觉所觉之相亦离,再进一层,俱空不生,空所空之相亦亡,生灭灭已,寂灭现前矣。

  又忍有六义:(一)力忍,不忘嗔,但不报也。(二)忘忍,雅量容物,处辱如无也。(三)反忍,反己自责,不尤人也。(四)观忍,外人内身,皆达如梦也。(五)喜忍,喜其能成我之忍力也。(六)慈忍,怜彼加辱者愚痴,而发愿度之也。  


  词义:

  深解:心中大悟的意思。

  义趣:就是义理旨趣。

  慧眼:圣人之心有七窍,一闻千悟,此智慧眼也。

  信解:心无所疑,了然领悟也。

  如是:所言深合佛理,即可之意也。

  惊:骇其言之过也。

  怖:恐其道之高也。

  畏:怯其行之难也。

  忍辱:内心含容谓之忍,外境横逆谓之辱。忍辱有三种。(一)生忍,(此是分别心忍受。即人对我,虽无礼相加,我要忍受。)(二)法忍,(菩萨行一切度生事,不生疲倦厌烦也。)(三)无生法忍,(不见生忍,不见法忍,忍知不生不灭的真法性)。

  10昔:指前生而言。

  11歌利王:是梵语,意思就是极恶之君。

  12五百世:就是五百生。

  13忍辱仙人:就是如来佛,在前五百生,成仙的时候,一个仙人的名号。


  概论:
  本分,因须菩提到此时,闻经深解,已领悟“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的道理,感从中来,涕泪悲泣,赞叹了一声希有世尊。在本经第二分,也赞叹了一声希有世尊。第二分的赞叹,是赞叹如来佛,在日用寻常起居坐卧之间,无非是指示般若真心。本分的赞叹,是赞叹如来佛指示般若妙用,如深入九重。就好比一重房屋,从前仅从外面看得规模壮丽,现在已进到此房屋的堂厅了。如来佛,也因须菩提,己悟有相皆妄见,非相即见如来的密义,所以即勉以要做力行的功夫。力行又不外六波罗蜜,(就是智慧,布施,持戒,忍辱,精进,禅定的六度。)而六波罗蜜之中,以智慧最难得,所以先举第一波罗蜜,意在有智慧,而后可行其余五波罗蜜。复又举忍辱波罗蜜,不言其他。因为忍辱这一度最难行,并引出自己的故事来证明,(故事列附言内)表明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,非空空心说也。要必如支解之惨,五百世之辱,寂然不动,才是正定。因为忍辱不到此,终是妄相不灭。忍辱未到此,而觉有惊、怖、畏的心,便是信心不坚。所以又以本身,行忍辱无四相以勉之。并点明经文,若菩萨有我人等相,即非菩萨的意思。又以前各分,屡言福德,此分独言功德,盖功成果满,福不足道也。


  附言:
  般若,译为妙智慧,先已说过了。但是般若分开来说,有种种分类。有文字般若,观照般若,实相般若等。本分“闻说是经,深解义趣”两句,即包含此三种般若。闻说是经者,即为文字般若。深解义趣者,即由观照般若,深达实相般若也。

  如来前生,被歌利王分割身体的故事,是这样的:有一天歌利王带了众妃宫女,到山中去打猎。因疲倦在山中休息,就打了磕睡。等到睡醒了,一看所带的众妃宫女,都不在眼前。乃进山寻找,看见一座山洞,那些众妃宫女,都在洞前听僧人说法。歌利王大怒,指责僧人曰:汝如何在此勾引妇女?僧人答曰:我实无欲。王又诘曰,汝如何尚说见色无欲乎?僧人曰:持戒耳。王又曰何为持戒?僧人曰:忍辱也。王听到忍辱,怒而拔刀,向僧人砍去,问汝痛乎?僧人曰:实不痛。王益怒,将僧人身体,节节分解,问汝恨我乎?僧人曰:既无我何来怒恨。这个时候,四天王震怒,一时狂风大起,走石飞沙,天龙八部,齐来护法。僧人被分解之肢体,已完好如故。王大恐惧,长跪于僧人之前,哀请饶恕,僧人当即代求天赦,一时天霁如初。王亦回心,发愿向善。僧人亦发愿曰:若得成佛,我当先度汝。歌利王即后五百世释迦诞生时之憍陈如也。按憍陈如,亦名阿若憍陈如,生于中印度迦毗罗城之婆罗门种族。长于卜术,释迦诞生的时候,曾召为卜课。以后释迦出家,苦修于尼连禅河畔山中,时憍陈如实为随侍五弟子中之一人。 住色布施,是心取相。住法布施,是取法相。不住法布施,则不取法,亦不取非法。不取法则无实,不取非法则无虚。如是布施,则正觉圆明,无复障碍。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见种种色,是言觉之至也。布施,设稍有住,即我人等四相未忘。而与众生结憎爱缘矣!如是则互为父母子孙,冤家债主,百劫千生,恩怨莫释,轮回生死,那有了期。所以如来教行布施,决不可住相,就是正为这个缘故。


  讲义:
  须菩提,听如来佛说经,到了这个时候,心中已是深悟理趣,就感觉到听此经已晚为恨,流下眼泪,哭泣起来,向如来佛赞叹了一声,希有世尊!向佛曰:我师父所说这个深奥的经典,我从前得了慧眼,虽然已是一闻千悟,却是未曾听得如此深奥的经。须菩提又曰:“世尊”乎!我既闻此经,自性清净中,已悟有本来全真的实相。设若有人,得闻此经,发一念笃信的心,其心纯正,毫无欲尘,便得清净般若之慧,生真实不虚之相,就可以知道这种人,成就诸佛第一希有功德。

  须菩提又曰:“世尊”乎!究竟这个般若实相,空如太虚,无有形迹,若著于悟实相,就不是实相,所以我师父说,名之谓实相而已!

  须菩提又曰:“世尊”乎!我现在得闻此经,以我从来所得之慧眼,自能信其言实,解其妙理,信奉修持,尚非难事。若当来世后五百岁,浊世末法的时候,离开我师父已远的苦海茫茫的众生,听闻此经,有信解受持者,则此人真为明了自性第一等的人,实不易得。什么缘故呢?因为此人,顿悟真空,必无我人等四相。能离四相,则此人必已悟非相,人我两忘。若如是离一切诸相,其心空灭,即造到觉地,与诸佛并驾齐驱,就得名之谓佛。

  如来佛告须菩提曰:汝所言,深合佛理,后果有人,得闻般若之妙法,不惊(无疑心)不怖(无惧心)不畏(无退心)当知这种人,是很少有的。

  这是什么缘故呢?就是因为我所说的第一波罗蜜,原以诸经皆从此出来,此智慧到彼岸也。岂果有彼岸之可执著,也不过特名第一波罗蜜而已!

  佛又曰:“须菩提”乎!凡辱境之来,恬然处之,不因怒恨,乱我般若。其心如同太虚,即到觉地,这就是忍辱波罗蜜也。但真空本来无相,外不见其辱,内不见其忍,浑然两忘,所以如来我曰:非忍辱波罗蜜,是持名忍辱波罗蜜而已!

  说到这个忍辱,如我前生,被歌利王分割身体的时候,心如虚空,不起四相。而所以能如此者,就是因为当初节节分尸的时候,可以说辱到极点矣。这个时候,若起四相,定起怨心,不能忘恨,必成苦果,还能说得忍么?我又想起了,过去的前五百世,做忍辱仙人,曾修忍辱之行。在这个前世,就无四相之果,由历劫顿悟真空,可知吾人所修者,诚非一朝一夕之故。也可知忍辱波罗蜜,实为修行者之先务所急。首要破其嗔心,方离四相,四相皆空,得成忍行。

  佛又曰:“须菩提”乎!因为这个缘故,菩萨欲成道,当空其心。离去一切形迹,方能发无上菩提的道心。不应起著于色的念头,不应起著于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的念头,应生无所住心。此心才能圆通无碍,纯真无欲,一切不受系缚。若于六尘上,有一住著,便不能解脱其住心,即非菩萨之住处。

  所以如来我说,菩萨心,本来虚而明,若住于色,就不能觉。我曰,不应住色布施,正为此也。

  佛又曰:“须菩提”乎!菩萨以不住此的觉心,发心广大,非仅为己,是为有益于一切众生,应该如此无相布施。

  如来我说的一切诸相。原是指点诸菩萨解脱而已!其实本体全空,皆是非相。又说的一切众生,也是引导诸菩萨灭度而已!其实妄心自离,若见本性,也就不是众生了。佛又曰:“须菩提”乎!如来我,所说的般若波罗蜜,皆是无上的菩提,了悟本性。是真而不妄(真语者),实而不虚(实语者),如而合理(如语者),不欺人(不诳语者),不二说(不异语者)。

  佛又曰:“须菩提”乎!如来我,所得般若之法,与世间诸法不同。世间诸法,不著这边,就著那边。我所说的真如无相,是无实。自性具足,是无虚。佛又曰:“须菩提”乎!若菩萨,心著于法,而行布施,则四相未除,如人进黑暗房屋之中,昏暗蔽塞,则一无所见。若菩萨,心不著于法,而行布施,则同打开金刚之眼,燃著般若之灯,性光四照,洞澈真空,可了一切之境,见种种之色。 佛又曰:“须菩提”乎!如来我,灭后到了后世,若有善男信女,能于此经,受持读诵,即到菩提之觉位,成自性之如来。则这种人功德,非小果权乘可比。可感格如来我,必以无上智慧,而照鉴之。(悉知悉见)这种人,皆成就见性功德,普施万劫,无量无边。

返回目录

 

Copyright © 2001-,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daode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