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open道德真源 >>open道德书籍 >>open空行法教
Email

 

空行法教

 

第一章

首要之务:修由低起的法教

 

  莲师示现各种不同的身貌与形饰,用无修之修的方式,持守着从声闻戒到持明者密乘戒的各种誓戒。他传下九乘次第的渐道,示显出见、修合一:见须自高递减,而修得由低渐增。因莲师已证悟究竟遍知,他以菩提心珍受一切众生更胜于己。

  即身是化身佛、觉者的莲师,所说有关修道的一切教言,皆由伊喜措嘉佛母所记下。

  伟大的上师说:无论你修习外、内乘的任何法教,都得先皈依三宝。持戒①是修行的根本,不管你朝哪个方向行去,部必须皈依那方向的诸佛和菩萨。

  必须永远对三宝保持不动摇的信心,依此,你可以立即建立业缘,在来世能成为诸佛的弟子,因此向三宝献供和祈请是必要的。

  莲师说:修习十善,并对何者当避免、何者当遵行的“黑白业”因果有信心,如此则所行能无往不利。

  因为真理之力无远弗届,要舍弃所有不善和恶行,并采取对治烦恼的有效法门,戮力行善。

  不积善之人无法产生崇高的心态,积善者则能拥有崇高之心。一旦你本身有了崇高的心志,就能努力行善并戒止恶行。因此,透过身、语、意的各种方式来积极行善是必要的。

  莲师说:在修持任何佛法之前,生起菩提心——将心依止在殊胜的觉悟上,是极为重要的。已生菩提心之人,会有一种视众生如母的平等心,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远离偏私和偏见。

  所有众生无一不曾为我们的父或母,因此为了回报所有众生的恩德,要开始为其谋求福祉。

  培养对一切众生的慈心和悲心,不断锻炼自身的菩提心。修习一切言行皆是为了利益众生,修习珍爱他人胜过于己。

  总之,根本要素是生起菩提心的决心,置于所有外、内修持和生起、圆满次第之前。

  生起菩提心是所有佛法修行的根本。

  莲师说:如果你想证得遍知的佛果,那么要修习了知一切我执和法执皆无自性。无论你所做的任何善行,都须了知一切万法如幻似梦。

  根据我的口诀,让自己修学万法皆空,无执于六度或大悲心。因为禅修空性的力量,你会了悟六度或其缘生的大悲心,亦犹如幻影。

  虽然你禅修空性,但须知这将会是善行的助力和烦恼的对治。任何所行的善根,都须加添菩提心,并永不离失六度。之后不管任何作为,总要有增善减恶的意念。

  任何身体的行为,都必须是善的;任何所说的言语,都必须是善的;任何所想的念头,都必须是善的。总之,你除了戮力在身、语、意上的裨益、良善之外无它;要遮止任何微小的不善与恶行。

  若你没有保住正念与良知之铠甲的护卫,烦恼的武器就会切断获得三善道和解脱的主动脉。因此在日常的四种行为中,用正念与良知的铠甲来护卫自己是必要的。

  莲师说:首先,要对自己行为的因果有信心。

  牢记你不久必将死去,人生苦短,所以勿须苦苦追求此生之事。

  牢记来生无限,要努力为了来生谋福。

  现在就准备好并确信,为了来世的利益,不要落入下堕的歧途。

  不要因任何事而自满,如果你觉得自己博学多闻、伟大或高贵而骄傲,将得不到任何的功德,因此抛掉自满,训练自己在佛法的修行上,没有丝毫片刻的动摇。

  采取对治法来克服恶行,即便自身生出一丝丝烦恼或不善行为,也要想着那是无法忍受的痛苦,大到如须弥山般。

  任何掺杂了怀疑的行为都将得不到成果,因此不要怀有丝毫的怀疑。

  只要你尚未摒弃我执,那么不管再怎么微细的恶行,仍旧会导致后果,因此戒除恶行是必要的。

  莲师说:当受过大乘戒或小乘戒②,即便付出性命的代价,也都不可舍弃它们。若有任何的损坏,最重要的是马上忏悔并重新受戒。

  有些人,当他们的戒律受损时,会无动于衷,也不承诺什么,而继续违犯下去。但就像掉进泥坑后,会把自己洗净并洒上香水般,你要清除垢染与行为上的过错、违犯,这样才不会再累积破损的誓戒。

  不可和毁堕戒律或三昧耶的人相处或做朋友,即便片刻也不行。加入你穿着白袍走进一处泥泞的沼泽,黝黑的东西肯定会染掉白色。同样地,纵使自己的三昧耶是清净的,也必然会被他人损坏的三昧耶所染污。如果自己的三昧耶不清净,就像一丘之貉。所以要十分小心。

  不要与恶人相处或结交破戒的损友是必要的。

  不管怎样,一个人必须谨慎而不要愧对自己。

  莲师说:不管你做什么,都不要不如法而无法累积功德与智慧。

  除了渴望成佛与利益众生外,不要渴求任何事物。

  不要执著任何事物,执著本身即是系缚之根。

  不要批评其他教法,也不要臧否任何人。所有的教法在究竟上都是不可分的,一如鹹味不同般。

  不要批评任何较高或较低的乘,就修道而言,它们都是同样的,就像每步台阶一样。

  你无法了解别人,除非你已证得般若,所以不要批评别人。

  一般而言,所有众生的本性皆是任运圆满的佛,众生皆具佛性,所以不要检验别人的过错或迷妄。

  不要检验别人的可能限度,而是检视自己能改变多少。

  不要检验别人的缺点,而是检视自身的缺点。

  罪大恶极是怀抱宗教的偏见,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乱批评。所以舍弃偏见,仿佛它是毒药般。

  莲师说:虽然从无始以来你已经投生过这么多次,但却未成就自己和他人的福祉,现在,就这个人身,你应该要完成自、他的利益。

  虽然在过去你已经转世过这么多次,却从未有机会好好学佛,只是在轮回的地牢中更加沉沦而已。现在,当你在这短暂的一生里遇到了佛法,就要努力地修习大乘的法教。

  和那些增长善行的人为伍,舍离那些增长恶行的人。

  不要像只狗或像个饿鬼般,对事物穷追不舍;要用对治的方法来坦然安住。如果你让自己因不停的追索而疲惫,将会煽动自心造恶,连带地波及他人。因此会累积恶业。

  如果你认为丝毫的不悦也是痛苦,那么它就会更变本加厉,你将得不到任何快乐,除非你能让自心松坦安住。

  不要追究先前的痛苦,一切事物,不管孰好孰坏,都已经是过眼云烟了。不要预料未来的痛苦。

  不管现在你遭受何种痛苦,不要让步,要一再一再地鼓起勇气。

  不管怎样,如果你不想办法对治自心,痛苦是永不会止息的。

  将心安住在本然的境界中,不造作、不自溺,柔软地转心向善。

  莲师说:当你坚毅地修持佛法时,始终将任何身、语、意的善根都转向利他是必要的。

  首先,慢慢地在最细小的行为上如是修习,假以时日,检查自己是否仍受到自私自利的污染。如果你仍保有丝毫的自私之心,就无法成功。确信要不受到任何私心的染污。

 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就在于菩提心的生起。差异的产生不在于见,而在于悲心。因此保任本然的见,而修习大悲心。为了自、他的利益,永远摒弃轮回之苦。

  一再修习对轮回的出离之心。

  修习他人之苦的负荷由自己来承担。

  首先修习视所有众生如己。修习觉受他人之苦是你自身之苦,接着修习珍爱众生更胜于己。

  修习大悲心,不由自主地要为了他人福祉而行。

  大乘一词纯粹是指珍爱他人更胜于己。大乘从未说是只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无视他人的痛苦,或认为自己是比较重要的。

  莲师说:如果你用慈、悲、菩提心来锻炼自心,就不会投生在下三道。而且,从此刻起就永不会退转。这点即是我的口诀。

  不管你到哪里,心念菩提心,永不离开菩提心。

  不管你做什么,要修习是为了众生而做;修习视他人更重于自己。藉此修习你将获得许多功德,例如具有不坏的三昧耶和誓戒。

  除非你生起菩提心,否则无法成佛,即便拥有咒力、神力也不行。

  所有共与不共的成就,皆来自自身菩提心的生起,这点即是我的口诀。

  莲师说:不管你禅修空性或任何事物,除非它能有效地对治烦恼和世俗,否则皆是错误的禅修。任何无法抵消烦恼和世俗的事物,只是堕入轮回的肇因罢了。

  任何你闻、思、阐述的法教,若能有效地对治烦恼,并且能帮助你整个人生起正法,那么这方称得上是大乘法教,且是无谬误的。

  不管你宣称自己是如何地精通于研读、释义、修持,倘若你的动机只是贪图世间八法,那你的行为就是所谓的黑心修法。

  不管如何,最基本的是禅修情器世间③皆是幻影,不要让你的执著和攀缘越来越强。

  “大瑜伽士”纯粹是指离于一切的执著和攀缘。

  莲师说:一切众生的幸福与快乐,皆来自佛陀的法教。因此要研读经、论、密续,并听闻上师的开示。

  行为所生的苦乐后果,就像种子般的滋长,因此要详辩善行和恶行。

  如果你不持守戒律,修持的根源就会腐蚀掉。善护你的誓戒和三昧耶,如同善护你的眼睛般。

  不管怎样,若你对修行没有信心,那么你的努力都白费了,任何所做的事都是白搭。不管做什么都要远离怀疑和不信。

  莲师说:有些人自称是密乘行者,尽做些残忍之事,这不是密咒师的行为。

  大乘意指以无私悲心珍爱一切众生。

  宣称自己是密乘行者却不行善去恶,是不够的;对所有密乘行者来说,整个人生起大悲心是必要的。

  若没有整个人生出悲心,你将会变成有邪见的外道,即便你宣称自己是密咒行者也没用。

  莲师说:密咒乘是大乘,大乘意指利他。

  为了要利他,你必须证得三身的佛果。为了要证得三身,你必须要积聚两种资粮。为了要积聚两种资粮,你必须修习菩提心。你必须修持生起次第、圆满次第合一之道。

  不管怎样,一位缺乏菩提心的密咒师,是完全不如法且非修持大乘。

  莲师说:密咒乘和经乘④说起来虽是两者,但究竟上是同一的。假如你缺乏见或修,将会误入声闻乘。因此要见由高降,而修由低起,将两者合二为一的修持是必要的,这是我的口诀。

  三昧耶

  在此圆满了修由低起的法教。

  于兔年夏末之月初八,承诺撰于清浦的上闭关房。

  伏藏印

  秘密印

  嘱咐印

  ①三乘各有其特定的戒律。

  ②指菩萨戒和皈依戒,皈依戒也包括别解脱戒。

  ③即宇宙和所有的众生。

  ④大乘法教或般若乘的另一代名词。

 

返回目录

Copyright © 2001-,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daode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