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open道德真源 >>open道德书籍 >>open松岭宝藏
Email

 

松岭宝藏

 

第十四章 五种中阴

 

  南无 咕如。(顶礼上师)

  圣号为莲花生的大师,非由母胎出生,而是由莲花中瞬间涌现。他离于对死亡与迁转的恐惧,已经斩断了生死之流。他的证量等同于吉祥的普贤王如来。

  卡千公主措嘉佛母所追随与承侍的,正是这位大师。有一次当居住于晶珠松岭时,佛母向大师问道:「大师,有情众生因为无法跨越中阴状态,而受困于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四大瀑流之中。请问有几种中阴状态?」

  上师给予了以下教言:「措嘉,轮回三界中的有情众生因为尚未斩断中阴状态,所以在三界之中不断地投胎流转。当你处于五种中阴状态时应该:

  ● 有如迷路的孩子与母亲重逢一般,在生处中阴时,认出究竟界。
  ● 有如爱慕虚荣的女孩拥镜自照一般,在三摩地中阴(禅定中阴)时,认出你的自性,使得不清明的能得以清明。
  ● 有如河川中的流水,在睡梦中阴时,将习气(与三摩地)串连起来。
  ● 有如将断裂的水管重新接起一般,在生死中阴(临终中阴)时,持续觉受。
  ● 有如在暗室中点亮油灯一般,在受生中阴时,与余业(残业)连结。

  除非斩断这五种中阴,否则你没有机会断绝轮回的根源。」

 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:「在生处中阴阶段,如何有如迷路的孩子与母亲重逢一般,对认出究竟界获得信解?」

  上师答道:「在生处中阴认出究竟界,就有如迷路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母亲,并认出她就是自己的母亲,以同样的方法,认出你自己的自性就是法身。

  对此取得信解的方法有三种:

  ● 首先,由不变的空性,确立法身是本然的状态。
  ● 其次,由无偏颇的个人觉受,确立觉性是显现的状态。
  ● 第三,由无作为的大乐,确立本觉为它们的无二。

  首先,(由不变的空性,确立法身是本然的状态,)有七种功德。首先它不是由因所生,第二,它并不依缘而灭,而是本自即有的。它不是由人所造,并无实质。它不是暂时的发生,乃超越了常边与断边。

  (其次,)显现状态的觉性有两方面:迷妄的外显,以及觉性的内显。

  迷妄的外显是如何生起的呢?从觉醒心的自行了知(本明)状态中——有如天空般无造作的本然状态——出现因无明而生的贪求与执著云层。在这情形下,众生进入母胎,投胎转世而拥有了五蕴身躯,五大由此显现,五毒烦恼由此生起。由这五毒又显现五种疾病,造成众生的死亡。由于死亡,而在六道众生之中流转。

  觉性的内显是如何出现的?它们显现为自行解脱,而非执持于心,没有实质且离于攀执。无明由此而开始显露为觉性,五毒生起为五智,而五大达到平衡。藉由斩断对五感官对境的谬误想法之后,你遏止了对五种中阴的攀执,认出疾病与痛苦都已然平息,将五种负面力量转变为助力,阻断地狱之门,并跨越六道众生的深渊,这一切都在同一时刻发生。

  第三点是由无作为的大乐确立本觉为无二。你可能会纳闷,诸佛与有情众生,涅槃与轮回,显相与空性,是否变成分开了。诸佛与有情众生没有时间先后的二元性,轮回与涅槃没有或善或恶的二元本质,显相与空性由于是不可分的,因此在自性上没有二元分别。因此,它们是无作为的大乐。

  这时候,务必要以离于攀缘的四解脱口诀教言而获得解脱:

  ● 无偏颇的亲自觉受,使你从攀缘于毁谤空边而解脱。
  ● 不变的空性本质,使你从攀缘于常边而解脱。
  ● 它们的无别双运,使你从真假交替的攀缘中解脱。
  ● 它们无偏倚的根基,使你从猛然落入一边的攀缘中解脱。

  以下是由『六种认出』作修持的教言:

  ● 认出显相为心。
  ● 认出心为空的。
  ● 认出显相与空性超越二元分别。
  ● 认出此无二为大乐。
  ● 认出此大乐是无念。
  ● 认出此无念是法身。

  接着是透过『六种封印』与法性之母相会的教言:

  ● 对显相付予空性的封印。
  ● 以显相封印空性。
  ● 以显空无二将显相与空性封印。
  ● 以大乐将此无二封印。
  ● 以无念将大乐封印。 
  ● 对无念付予不变法性的封印。

  以下是如何透过『五种决断』的教言加以信解:

  ● 决断法身从一开始就在你之中,因此不是可寻获或可达成的事物。
  ● 决断苦、乐皆为法身,因此不是要拒绝或要接受的事物。
  ● 决断法身为不生不灭,因此超越因、果。
  ● 决断法身超越『是』与『非』的参照点,因此不会受到增(夸大)或损(毁谤)。
  ● 决断法身非由创造,并且相续现前,因此不是由念头所产生。

  接着,了悟见地的功德如下:

  ● 你重返智之本处,与法性之母相会。
  ● 你认出胜观之行的大乐而自然消融概念意想。
  ● 你达到般若(慧)的自然圆满。
  ● 你的见地没有任何的限度。

  由于返回智之本处,不论听取多少的教法,你都知道,没有比显相与空性(双运)更高的教法了。你认识到并了解,这与你自身没有分别,由此了知这其实就是你自身的体验。透过认清一切都是法尔如是,使你与法性之母相会。

  虽然眼根的对境显现为视觉的形式,但在你经验到它们、虽然看见却了无攀执著的时刻,你的概念便自然消融。在你如此经验事物的那一刻,你从内在找到了本觉、法性与大乐,并且理解了证悟之行的大乐。

  这个大信心见地的教言也称为『胜者不变法嗣的见地』、『指认魔鬼与窃贼之迷妄的基础』、『确认轮回之始与之终的教言』,以及『认清自心本性为法性的教言』。

  这个见地的所有教言,可譬喻为一位母亲其迷路而走失了的独子。在这孩子的父亲往生之后,母亲投靠了新的丈夫。日后,当孩子与母亲团圆时,母亲认出了孩子,孩子也认出了母亲。同样地,在了悟法性自性的那一刻,你认识到诸佛与有情众生这两者、轮回与涅槃这两者,以及显相与空性这两者,从一开始就是不可分的,是法性一界。在生处中阴时,明确信解这个见地,就是认出究竟界的教言,以及迷路小孩与母亲团圆的教言。」

  他如此说道。

 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:「在三摩地中阴时,如何使晦暗不清的心变得清澈明朗?」

  上师答道:「使晦暗不清的心变得清澈明朗,有如爱慕虚荣的女子拥镜自照一般,这是禅修的教言。举例来说,就像那爱慕虚荣的女子一样,每天早晨、中午、晚上都要揽镜自照,瑜伽士应该在三个时间当中,向内看着自心并且修练。

  这有两个重点:如何安置身体的姿势,以及如何安置专注力。

  首先,在座上禅修时,要使身体保持直挺,采取平等舍的坐姿。头略为前倾,视线沿着鼻尖的角度向下凝视,舌头抵着上颚。双手覆住膝盖。白天活动时,(将以下教言)融入行、住、坐、卧当中。

  其次,安置自心的方法,是超越有所安置事物的大安住。在持续不断地了悟见地之中,放松而不约束你的感受①。身心皆不用巧技,认知但不攀执。认出法身,但只要保持此认出,而不要执持『这是法身』。要在无误之中修练,长时间地修练,不间断地修练,带着喜悦而修练。

  ①「在持续不断地了悟见地之中」也可以说成「当见地成为实证时」。

  『无误』是指在不间断地了悟见地的同时,练习接纳事物的本貌,但心中不执持它是那样的想法。这是平等不动的状态。

  接纳事物本貌的意思是,认可有大乐、觉醒性、无念觉性,以及觉醒性的游戏,但同时不执持有大乐、觉醒性、无念觉性,以及觉醒性的游戏。如此,了无攀缘、不执持任何事物存在的觉性,便自然显现。

  这类禅修练习有六种敌人②:昏沉与掉举、(四种散逸)、恒常(常)与空无所有(断)。如果发生昏沉的情形,完全避免在心中执持它,这称为『(消融)昏沉与怠惰于法身』的教言。如果无法做到,那么就一面振奋精神,一面继续修习。

  ②藏文在此处似乎有不一致之处,虽然说有六种敌人,但实际上却提到了八种。

  掉举包括害怕掉举的恐惧、『我一定要控制这掉举』、『我必须保持不受干扰』的念头等等。当你认出掉举是你自己的心时,就称为『封印掉举于法性之中』。

  看不出有受掉举者——任何必须加以制止、看守或净化的事物,并认识到这就是你自己,就称为『带引念头入法性之中』。这是克服念头纷飞的方法。

  如果你无法这么做,那么以下是收摄散乱状态的教言:只要练习将心安置在其无造作本质之延续中。

  此外,在练习当中会发生四种散逸的状况:

  ● 逸入一片空白的概念意想之中,这是指你的心逸入茫然不知的状态。
  ● 逸入心不在焉的『止』,这是指你的心停滞了,以致于察觉不到法性的自性。
  ● 逸入心的预警模式,这是指你想要维持住不思考的状态。
  ● 逸入烦躁的概念之中,这是指你的心持续混乱不安且退缩不前。

  这是四种散逸。为了净除这些过失,不要将你的心导向这些散逸的方向。

  你的本质不是恒常的,因为它有空性为印。它也不是断见的空无一物,因为它是觉醒且没有束缚的。它不是某个可以证悟的东西,因为它一直都是法身本身。对(持续)轮回没有恐惧,因为轮回已解脱成为法身。一旦念头被运用为觉性,而痛苦萌现为智慧时,便没有要净化的任何事物。

  当你知道如何以这种方式修持时,你就是无误的。练习延长这样的修持。不中断而愉快地练习。当你熟习这种修持方式之后,过往攀执的习气将会减少。透过这个修持的力量,将会生起明性、大乐、以及无身体感受的觉受。

  若是没有这样的训练,你将无法切断时时刻刻的迷妄念头,且无法中断过往攀执的习气。因此要彻底训练,片刻都不让心与法性分离,有如一面不为风所吹动的大旗一般。

  此外,正有如爱慕虚荣的女孩揽镜自照,检查自己的面容是否有任何瑕疵一般,随时不断地透过三摩地的修持,检视你的见地与行止当中,是否有任何昏沉或掉举的过失。这就是在三摩地中阴时修持的教言。」

  大师如此说道。

 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:「在睡梦中阴时,如何像河川中的流水一般,将习气(与三摩地)串连?」

  上师答道:「这是对行止的教言。正有如川流不息的河流,这是将你当下的三摩地状态与睡梦时的心融合为一的教言。

  对此,有三个要点:

  ● 以教言的方便而融合,
  ● 以活动的方便而融合,
  ● 以及,以五大元素的方便而融合。

  首先,以教言的方便而融合,练习体验睡眠即是大乐与空性的无二无别。这又有三个要点:

  ● 收摄觉性,使觉性专注③。
  ● 弯曲四肢,使身体专注。
  ● 使两者保持专注,方法是在习气大量涌现的时候,让梦境的迷惑一直不离于大乐空性的觉受。当未涉入习气的时候,让正熟睡的觉受一刻都不离于禅修的觉受。

  ③通常的指导是要专注于某一个脉轮之内而融入。

  当你处于这种情况时,就已经掌握了此一中阴。

  对于以五大元素的方便而融合,当你即将进入睡眠的状态时,这是地大融入水大。当意识开始下沉时,这是水大融入火大。在这个时候,修习大乐空性。

  当意识变得模糊时,这是火大已经融入风大。这个时候,也要修习大乐与空性无二无别。

  当你完全入睡之后,风大已融入意识之中,在那个时候,修习大乐与空性的无二状态。

  当睡眠宁静而无梦时,意识已融入明澈的觉性之中。这时候你安住为宁静大乐的空性,离于一切思惟的无生状态。若修练到如此状态,你已经掌握了此一中阴。

  对于以活动的方便而融合,强力专注于『我将认出梦之为梦!』这样的企图之上。此外,在白天修持时,保持一切如梦的想法。要接受一切现象都是梦,一切苦与乐都是迷妄。心中记起先前的禅修觉受。

  当你的修行已经进展到睡梦与苏醒没有差别时,那么由于做梦与中阴相似,你将能够透过练习上述的义理而切断中阴的状态。

  此外,就像河川的流水不会中断一般,你应在白日、梦中,以及其他所有时间都不间断地修练。这是宣说睡梦中阴时的行止教言。」

  大师如此说。

 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:「在临终中阴时,一个人如何接续他的余业,就像把断掉的水管重新接起来一般?」

  上师答道:「在临终中阴时,有如将断掉的水管重新接起来那般,接续一个人的余业,这个教言有两个部分——以另一个事件来提醒,或者是了悟者自我提醒。

  前者是由这个人的上师或法友给予以下的提醒:

  心性是不生也不死的,它是你自己的心。当地大消融的时候,你的身躯已无法支撑自己,因此感觉非常沉重。当地大融入水大时,你的吐气会变得迟缓,吸气会变得浅薄。当水大融入火大时,你的口鼻会变得干燥,呼气和吸气都会变得短促。当火大融入风大时,你的意识会变得不清楚。当风大融入意识时,你的呼吸便停止了。这个时候你应该提醒自己保持专注。因此,身心两者都要专注,不要受到外在状况的影响。

  所谓的死亡是你自己的想法。虽然你卸下了血肉之躯,心,却是你永远无法卸下的。提醒自己,先前见地的意义以及禅修的意义。

  在这个时刻,就像将断掉的水管重新接起来一样,在先前的时刻过去之后,凭着你修行的力量,你将与未来的时刻连接,这是于临终中阴阶段延续修持熟悉感的教言。」

  大师如此说。

 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:「在受生中阴时,有如在暗室中点亮油灯而连接余业的教言是什么?」

  大师答道:「对于这个,如果你是修持密咒乘本尊法的人,你会在此中阴时显现为本尊的形相,因而证得大手印持明者的果位。如果你是修持无误的法性自性的人,你将认出无念状态是为法身,由此为自己和他人证得法身,示现报身与化身以利益众生。

  此外,投生中阴与入睡后的睡梦状态相似,当你的呼吸停止时,意识立刻进入中阴状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阴状态并无改变,乃由于过去的习气,使你认为你是有身躯的,因此除非你被引导到究竟的证悟,否则你将堕入六道众生的深渊之中。

  如果藉由修行的力量,不论你是在心中忆念起本尊或法性,而确实阻断此中阴状态,你将封锁六道众生的居城。由于你没有血、肉的感受,你将变成心中所忆念的任何事物,并因此中断轮回。

  有如暗室点灯的譬喻一般,不论瑜伽士的心在何时离开身躯,他都不会维持过去世的身形,而是在心离开躯体的那一刹那证得法身,因此这称为在中阴时觉醒成佛。

  此外,会出现六种神通,五种烦恼被舍弃了,而萌现为五智。八万四千法门同时化现,而你透过报身与化身饶益有情众生。有如在暗室中点灯一般,你将在一生之中觉醒成佛,也就是所谓的任运圆满佛果。」

  这是莲花生大士传授给措嘉佛母的五种中阴教言。愿具有宿缘的弟子值遇此法教。

  此为蛇年秋季末月第二日,写于晶珠松岭的教言。

  宝藏封印。

  隐藏封印。

  讬付封印。

 

返回目录

Copyright © 2001-,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daode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