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open道德真源 >>open东方阳熹言道录 >>open为什么说佛不度佛
Email

 

《东方阳熹言道录》

 

一○四、为什么说佛不度佛

作者:东方阳熹

  一位同学问我:《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》中所说的“佛不度佛”,到底该怎样理解?

  此是从理法界而言,因为众生自心本无来去,本无得失,本无垢净,本来是佛,众生成佛,不过是还其所本有,非他人所给予,故曰佛不度佛。

  但从事法界来说,“实有众生可度,若无众生可度,则菩萨又何须行六度万行也。”“众生何尝不是受菩萨所度,菩萨又何尝不是度众生。”。惠能在送柴途中,闻一客诵《金刚经》,心即开悟,可见其根性超凡。惠能后至五祖弘忍大师处,“祖以袈裟遮围。不令人见。为说《金刚经》。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惠能言下大悟。一切万法。不离自性。遂启祖言。何期自性。本自清净。何期自性。本不生灭。何期自性。本自具足。何期自性。本无动摇。何期自性。能生万法。”。惠能既是开悟之人,为何还要去黄梅五祖处求法?以惠能之根性,尚须五祖口传亲授,才能够明见本来,何况一般的劣智凡夫?

  五祖为什么不以袈裟遮围为神秀讲《金刚经》呢?因为神秀没有那个根基,即使给他讲,也是对牛弹琴。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知,佛不但度佛,而且佛是有法可传,有法可授,因人施教的。

  当今的一些学佛者不了中道,一听佛不度佛,一无所得,便以为成佛那么简单,只要放下就是,讲法者都成了哄人之套,佛法全成了妄语;一听佛度佛,又执著于佛的名相和经典文字;此皆是落于两端的偏见。

  长老须菩提已经证得阿罗汉的果位,尚“粗尘已遣,细惑难融。”,仍须向释迦牟尼佛请教“如何能使妄念心降伏”的道理,可当今一些自性尚且不识的愚痴钝根,不思光阴短暂,生命无常,不虚心向善知识请益,以为无须修习,无须求证,只要放下,即可成佛,乃至动辄侮贤谤圣,如此岂不大错!

  当今的大多数修行者,静则落于无想、顽空、断灭,动则落于声尘,却终日里口称修行、放下,真不知修个什么,放下什么。岂不知,执著于修行、放下二字,尚属法尘留碍,如此如何达到“任运腾腾,腾腾任运”,性相一如的境界?

  五祖弘忍大师云:“不识本心。学法无益。”,《周易阐真》云:“盖了性了命之学,全在穷理上定优劣,明的一分,行的一分,明的十分,行的十分,或知性而不知命,或知命而不知性,或知有为而不知无为,或知无为而不知有为,此皆是穷理不彻,而行持必不通。然则穷理工夫,须要剥去一层又一层,直剥到道之骨髓处,无些子疑惑,方是真知灼见。若未到道之骨髓处,犹有隔碍,未云得真,不可妄动,自招其祸。”,由此可知,成佛成道,决非单纯放下二字那么简单。

  开悟见性始修行,至此方知不二法。其实莫说开悟见性者尚有“细惑”须带解决(此谓之向上功夫),即使是明道者,仍有不明之事(孔子入太庙,每事问),故“明者常观自己暗,贤者认定自己愚。”。子曰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”。可当今一些学佛修道者,自恃聪明,妄自尊大,偶得一章半句,便自以为得道,甚至口出狂言,侮贤谤圣,此等自以为是,忘恩负义的“杨胭脂”之流,不可理喻也!

写于:2008年10月05日

 

 

Copyright © 2001-, All Rights Reserved. www.daode.info